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研究意义近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迅速上升,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20世纪地球表面平均气温较19世纪升高了0.65c,气候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未来二十年预计将以每10年增加约0.2c的速率变暖,到本世纪末将上升1.4-5.8c [1]。

我国近50年来平均气温上升了1.1c,显著高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并预测至2100年增幅将达到2.2-2.4c。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1、明确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探明夜间增温对小麦旗叶衰老的调控机制。

二、研究内容1. 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增温处理采用可移动塑料薄膜棚实现增温,以nz-lbr-f智能温湿度记录仪每10分钟1次连续记录小麦生长期间的空气温度。

结合利用生理生化的手段展开,于花后0d、7d、14d、21d、28d取小麦叶片,成熟期取小麦籽粒,在小麦栽培实验室进行有关实验分析,各项指标按试验常规方法测定。

技术路线(见附件)研究方案1、试验设计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学试验站进行播种,小区面积均为2 m4 m,3次重复,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3,三叶期定苗至225104苗/hm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依据平均气温变化进行了许多统计和模型研究,少数观测统计研究考虑了昼夜增温的差异,进行增温研究也大多对丛林、灌木进行研究,针对作物研究不多。

本研究考虑到了非对称性增温及冬季温度对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性,在冬季夜间对冬小麦进行模拟增温,研究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旗叶衰老的影响及其生理代谢特性的影响。

对延缓功能叶片衰老进程,提高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对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14年7月~2014年11月:完成生理实验部分,数据录入整理并分析。

2015年1月~2015年3月: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预期进展:1.明确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