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称谓语中的性别差异探究开题报告

 2023-10-16 0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改革开放之后,性别议题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其他议题一样,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的性别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步较晚,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学界关于性别的研究渐渐深入到了具体的专业领域,其研究或教学大多隶属于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文学、政治学等传统学科门类之下,不同学科之间既有交叉与融合,也有不同与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本文选择以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语和代词称谓语三类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缺位现象、性别标记不对称现象以及语义色彩差异,来研究汉语称谓语的性别差异问题。本文参考的辞书主要有《汉语称谓词典》(1988)、《亲属称呼辞典》(1988)、《汉语称谓大词典》(2001)、《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本文还将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做具体分析,思考性别歧视产生的生理、社会、文化等原因,以现代女权主义者通过词汇手段构建自身身份的手段为例,提出消解语言、思想观念中性别歧视的可行措施。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多个渠道,归纳总结大量文献,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列举性别差异在汉语称谓语中的表现。

本文还将采用语料分析法,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语料,分析其中性别不对称现象的特点和成因,以求能够更全面地探索汉语性别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艾晓明等.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4.10.15——2024.12.23: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024.12.24——2024.1.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2024.1.6——2024.2.24: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