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探析——以上海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且集中在农村,导致宅基地的占用量较大。

再加上我国现行法律对宅基地流转具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宅基地一经审批确定便具有永久性,很难随外迁居住、生老病死等情景变化进行及时的效用性凋整,土地的闲置率很高[1]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被闲置的土地日益增加,空心村普遍存在。

一边是农房的大量闲置, 一边是城市化对住房的大量需求, 由于缺乏市场, 供需不能见面,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 因此,改革现有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深化宅基地使用权之流转,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研究,分析其现有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具体实行中的可取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加强认识,为其他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探索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研究内容1.通过资料调查分析归纳,根据上海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发展状况可以了解上海宅基地流转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宅基地置换模式。

2.上海宅基地置换试点开放以来,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郊区建设用地布局等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1.1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以往学者、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阐述进行阅读,了解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应用,总结学者对各种模式的分析解释,学习不同地区在不同模式作用下的成果比对方法,对已有研究进展及不足进一步总结评述。

1.2收益-成本分析法宅基地置换中涉及到政府、村民以及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开发商的收益大多能得到保障,分析仅针对政府以及村民两个群体。

政府收益主要体现在用地集约、农村社区环境改善、农业规模化、农村城市化上,成本主要是建设投入、管理成本等;村民的收益构成包括节约土地所产生的农业效益、就业机会增加带来的收益、无偿获得与原住宅等同面积的新住宅、享受配套基础设施及舒适的居住环境、整理后社会保障的完善,其成本主要体现在获得新住宅的资金投入、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关系的改变、生活成本的增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一、内容上的创新从宅基地置换的三个具体方案货币置换、异地住房置换和异地宅基地置换方面着手,并将方案与上海具有典型性的试点相结合,对比分析出各方案的具体适用情况及利弊所在,以期对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宅基地流转模式的研究有所启示。

二、方法上的创新运用成本收益法,它是一种是预先作出的计划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2014.11-2014.12 确定选题2015.03-2015.04 收集资料,完成初稿2015.04-2015.05 修改并定稿2015.05.30毕业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