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设用地增长极限计量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土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及其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与土地社会需求的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 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本课题在深入研究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从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研究建设用地总量与二三产值之间的关系,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边际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率为零时边际用地增长达到极限这一基本逻辑,计算出江苏省各地级市建设用地到达极限规模时的年份与总量,并据此制定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的区域差别化的调控措施。(2)现实意义: 改进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的问题,有力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特别是建设用地管理中的增量控制向总量控制理念的转变。改变现阶段建设用地指标总量失控问题,允许地方自主探索、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设计符合当地区域特点的土地管理方案,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效益。使有限的用地指标向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做得好的地区转移,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 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我国建设用地供给主要是通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进行调控,建设用地增量控制管理模式通常只考虑了经济发展因素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缺乏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定位、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建设用地的调控机制。并且现阶段国内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方式,通常是通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进行调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承载约束下建设用地规模客观上存在极限,逐渐提出了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理念,研究总量控制的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管控。上海城市规划确定其建设用地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3226平方公里,并且展望年2040年建设用地总量维持该规模不变,3226平方公里即为建设用地的天花板,或称上海建设用地的极限规模。为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江苏省建设用地的总量管控,也有必要测算其经济上合理的建设用地的增长极限。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方式,通常是通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进行调控,但是忽略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约束导致建设用地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的局限性;部分学者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极限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扩张政策管控等方面,而且近年来还有专家提出来总量控制和差别化控制的建设用地管理方式,但是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合理目标仍有待深入研究。

3.应用前景现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地区随着经济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初级低级阶段时,农用地比重较高,土地利用相对粗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比重逐步上升,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比重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当建设用地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其规模增加的边际产出将减少,此时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速度将下降并逐渐趋于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达到极限。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需求也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类似于环境经济学家提出的库兹涅兹曲线假说: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或后工业化阶段进程中,表现为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强依赖转变为弱依赖,即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强烈程度逐渐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但受资源供给约束和建设用地利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其合理规模客观上应存在极限。本文正是基于此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判断,开展实证研究,根据增长极限的年份及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趋于差异,制定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管理政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从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研究建设用地总量与二三产值之间的关系,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边际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率为零时加上用地增长达到极限这一基本逻辑,计算出江苏省各地级市建设用地到达极限规模时的年份与总量,并据此制定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的区域差别化的调控措施。

2. 研究内容本文以江苏省为实证区域,基于经济学土地要素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经济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建设用地规模经济上合理的极限规模,并根据不同区域达到经济合理建设用地极限的年限和现有可扩张规模的差异,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策略,为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提供参考。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产出的模型构建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设用地规模的适度增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代价性损失。参考现有现有成果,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产出存在定量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建设用地规模(lu)与gdp的函数。(2)构建建设用地极限计量模型,计算建设用地极限年份与极限规模,分析江苏省建设用地经济可拓展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对以往学者、专家在该问题方面的研究和阐述进行深入阅读,对研究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模型,以及现有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政策建议等,总结研究趋势与后续研究方向。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背景和理论支持。(2)eviews回归分析法:本研究中采用eviews中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较精确的确定各个模型中的参数。(3)趋势预测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

2. 技术路线

3. 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目标可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建设用地的铺张浪费,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不仅明确了各地级市建设用地的可利用空间,又针对性的提出建设用地利用建议。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2)研究数据严谨。考虑到2002年以前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过渡期土地分类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统计口径的差异性,其水域中水利设施的剥离的困难性,建设用地序列数据为2002-2012年。2002-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2-2010 年《江苏统计年鉴》,计算中所用到的二三产增加值均由其当年价结合价格指数,折算其2001年可比价。并结合eviews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和估计,保证了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本研究员对此次的研究热情高并且专业对口,并且有专业的指导老师的相关研究课题作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研究的可行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先,建设用地极限规模预测有助于提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持续进程,延续现有的低效扩张模式不可持续,与资源环境承载约束下建设用地客观极限的内在需求不符。

建设用地的极限规模控制的提出将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城镇化、工业化的用地需求更加注重内涵挖潜,促进建设用地更加高效集约的利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4.12-2015.01 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适宜;

2.2015.02-2015.04 研究方案实施,完成毕业论文初步撰写,准备及完成中期答辩;

3.2015.05-2015.06 毕业论文修改,准备及完成毕业论文终期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