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抗药性监测及复配配方筛选开题报告

 2023-02-11 0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自然就很高,我国是世界水稻主产区,年产量达2000亿公斤,保障我国水稻的高产、优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是为害水稻生产的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突发、暴发、毁灭性等特点,近年来褐飞虱危害严重、暴发频繁,防控压力亦剧增。褐飞虱虽然在中国的所有稻作区均有分布,但主要在淮河流域以南的稻作区为害[1]。长期的不合理用药导致褐飞虱的抗药性迅速上升,已发展成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褐飞虱已经对多种药剂产生抗药性,2005年我国首次报道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药性。2006年各稻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处于高水平抗性阶段[2]。近几年随着噻嗪酮、噻虫嗪田间使用量的增加,褐飞虱对其抗药性也快速上升[3-4]。

目前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是获知褐飞虱对现用主要药剂的抗性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能够有效地指导田间褐飞虱的防治,我国褐飞虱的监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唐振华等首先开展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5]。高辉华等监测发现,1985~1986年广西南宁市的褐飞虱种群对马拉硫磷产生了23.5倍的抗药性,福建福清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对杀螟硫磷产生了17.9倍的抗药性,扬州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对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甲萘威分别产生了12.7倍、11.1倍和7.1倍的抗药性[6]。刘泽文等监测了安庆地区2002年的褐飞虱抗药性水平,认为褐飞虱抗药性年度间变化不大,褐飞虱对甲胺磷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对其它有机磷类(如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及二嗪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异丙威、甲萘威及仲丁威)产生了8.5~24.5倍的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抗性[7-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

监测2015年全国8省市15个褐飞虱种群对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抗药性,筛选以毒死蜱和噻虫嗪为基础与其他药剂的高效复配配方,以期延缓褐飞虱对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抗药性。

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稻茎浸渍法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分别以毒死蜱和噻虫嗪与其他药剂进行复配配方筛选,可以延缓褐飞虱的抗药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07-2015.11

2015年全国8省市15个褐飞虱种群对毒死蜱和噻虫嗪的抗药性监测

2015.12-2016.02

抗性监测结果的整理及毒死蜱和噻虫嗪为基础与其他药剂进行高效复配剂的研究实验

2016.03-2016.05

对整个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