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耕地又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等都占用大量的耕地。[1]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的数据:
近几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呈递减状况。宁夏耕地面积1268798.6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97%,人均耕地0.24公顷,其中人均灌溉耕地0.07公顷。虽然这些数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因受水资源和肥力的限制,全区生产力低下。21世纪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及工业化建设等占地不可避免,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要有一定的耕地保障。因此,只有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须在总量锁定、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其途径有三条,即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可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潜力最大。日前,随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3号),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将启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变得富有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宁夏后备耕地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以及后备耕地资源的质量、权属、分布及有关社会经济状况。摸清集中成片、能形成省级开发复垦基地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并对土地开发、复垦的可能性和开发潜力作出客观评价和分析,提出开发利用的措施。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系统分析方法
后备耕地资源作为土地利用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后备耕地资源的变
4. 研究创新点
1.特色或创新之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数量及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关注,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对生产起着指导性的意义。此次调查地址选在家乡宁夏。宁夏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地区之一:灌区土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较严重,尤其是银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3。这对其他地区的耕地资源的利用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月09日--2月19日文献查阅整理、拟定题目
2月20日--3月08日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方法整理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