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农村宅基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日益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因素之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而要促进农民有效融入城市,宅基地的资本化和市场化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这同时对于解决我国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土地管理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2011年统计,中国城市化水平为47.5%,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47.5%的城市化水平中已包括了居住在小城镇的1.5亿人口和进城务工半年以上的1.5亿农民工,如扣除这些人的话,城市化水平仅为35%。而国民收入与我国水平差不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城市化率都在60%以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超过70%,要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使农民获得真正融入城市的资本,就成为重要的改革选择。

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虽然保障了农民基本的居住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推进,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迁移,其弊端日益显露。集中表现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等方面。基于此,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总方针。但相比国外的经验,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一方面,农村建设布局散乱,公共配套相对落后,同时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受到我国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产权、规划、流转、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大量进入城镇生活的农民处于半城镇化的状态,其在农村的宅基地难以转化为支持其彻底融入城镇的有效资本。因此,宅基地制度改革既能在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用地集约和结构优化,同时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释放必要的用地空间,以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赢目标;又能与城镇化发展相协调,在充分考虑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促进更多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户家庭真正地融入城镇生活,进而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问题,在促进宅基地集约利用、解决城镇发展的用地困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到集体所有、由自由流转到流转受限的过程,其发展历史被有关学者大致归纳为以下2个阶段:(1)19491958年,农民享有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允许自由流转;(2)1959年至今,宅基地从农民私有变为集体所有,农民享有无偿使用权,宅基地自由流转受限。受国际土地问题主流研究影响,国内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研究著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宅基地经济、法律问题研究;第二,农村宅基地流转及征用补偿研究;第三,宅基地制度研究,主要包括所有制以及制度变迁和比较研究;第四,土地金融研究;第五,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与改革研究。

目前研究的主要观点基本可以归结到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一是变宅基地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有的提出附加期限);二是允许宅基地自由转让(有的是有限度的自由转让),主要目的是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

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制度中现存的问题有:

1.法律问题,包括:(1)法律间的矛盾。我国农村一户多宅现象非常普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间的矛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2)宅基地的管理缺乏系统和权威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一部专门的对宅基地的取得、使用、流转等作详细规定的法律。

2.宅基地产权制度问题,有:(1)宅基地产权主体虚置。农村集体虽是法律上的产权主体,但实际上国家掌控着实际的所有权。(2) 宅基地产权残缺。尽管物权法规定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但是现实中农户并没有相应的抵押权,很难作为市场主体对其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3.农民权益问题,包括:农民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利益分配及补偿不合理、农民上楼后生产生活状况堪忧、置换的后续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等。原因主要是:(1)有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缺失、公众参与制度缺失、宅基地流转受限及有偿退出制度缺失等;(2)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3)农民的弱势地位与集体行动逻辑等。

对于宅基地制度需要改革这一点己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改革的方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主张国有化,认为目前宅基地集体所有也是公有,可以实行国有化;二是主张私有化,认为目前宅基地使用效率不高等的根本原因在于集体所有,私有化就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有一种中间道路观点,认为可以通过股份化的方式,将集体所有的宅基地股份化。

具体的改革措施有:(1)加强宅基地管理立法体系建设,明确农民宅基地为永久性用益物权;(2)建立差别化有偿使用的宅基地使用制度, 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3)探索建立有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4)赋予农民宅基地收益权,建立宅基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5)以经济手段激励闲置宅基地退出,建立宅基地有偿收回制度等。

而这些研究的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是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农村宅基地产权的实质和特征;二是对宅基地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对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外部条件研究不足;四是比较制度分析不足。

因此,本文重点在于针对现有的研究情况,吸收国内外学者有益的研究成果,着力解决理论和实证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进一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和改革的可能设计。

应用前景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中央政府而言是为了土地集约利用、公共服务均等;针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保证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开展增减挂钩,明晰宅基地相关权利;针对农户而言是促进农户向城镇集中,同时在增减挂钩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并使之有可持续的收入,保障农民权益。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是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手段,就目前各项研究来看新型城镇化为宅基地改革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可能,而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反作用于新型城镇化进程。本研究立足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改革提供可能的理论和现实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信永,高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3,(3).

[2]陈锡文,曹莹.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处理三农问题[J].浦东开发,2013,(4).

[3]党国英.在高度城镇化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J].农林工作通讯,2013,(2).

[4]韩立达,李曼宁.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及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

[5]刘亚光.我国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综述[J].东南学术,2011,(2).

[6]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7,(5).

[7]林建伟,王书娟.关于完善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若干思考从权能缺失角度所做的分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9).

[8]汤汉林.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9]王旭东.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10]黄善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思考[J].农村经济,2010,(5).

[11]郭冠男.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及其权益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

[12]姜爱林,陈海秋.改革与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的思路与若干对策建议[J].财经政法资讯,2007,(2).

[13]冯双生.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14]Mohamad Reza Rezvani,Hossain Mansourian.Developing Small Cities by Promoting Village to Town and its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Local Resid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3,110(1):147-170.

[15]Adam Wasilewski,Krzysztof Krukowski.Land Conversion for Suburban Housing:A Study of Urbanization Around Warsaw and Olsztyn,Poland[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4(2):291-303.

[16]Volker Keibich.selfhelp Planning of migrants in Rome and Madrid.Habitat International,2000,24(2):201-211.

[17]盛荣,许惠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J].国土资源,2004,(10).

[18]韩清怀.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思路探析以人口的流动性与宅基地的区位固定性之矛盾为视点[J].城市发展研究,2010,(8).

[19]贾海峰.宅基地流转后的一连串事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0-24(8).

[20]陈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1]岳永兵,刘向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思路[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6).

[22]郭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研究[J].华章,2014,(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本文将从历史分析和现实观察的角度,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结合在江苏省开展的农村调查,从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出发,研究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农户对宅基地制度的认知情况并利用逻辑回归模型重点分析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及其原因,最终从改善退出机制、明晰产权认知、完善土地市场、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为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政策性建议。

研究内容

1.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关联分析

首先,运用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和收益分配原则来研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文献综述法,从现有的理论资料中进一步深入揭示二者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为论文提供研究的理论框架。

2.现行制度下宅基地利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通过研究文献,并利用江苏省农村地区宅基地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得到的调研数据,在简要总结现行宅基地制度的内涵、特征、功能和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和成因,以明确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紧迫性,为进一步作出政策建议提供突破口。

3.农户对宅基地制度的认知以及农户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

通过在江苏省宿迁、苏州、镇江、扬州等市部分县镇农村地区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村级和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对村级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宅基地退出的客观条件;同时对农户问卷的数据进行定量的计量模型分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宅基地制度的认知情况以及分析多元变量对农户退出宅基地的主观意愿的影响,从主客观两方面,共同为进一步提供政策建议奠定基础。

4.将研究结论进行理论归纳,给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方案

在上述部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将研究结论进行政策建议的转变,研究在完善立法、改善退出机制、放开市场等方面,以及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等视角多层次探讨可能的改革方案,从而使得论文的研究价值有所提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关系,探究在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2.分析农户对宅基地制度的认知情况,从而了解到宅基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障碍,以及可以采取的激励、解决措施;

3.分析农户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研究愿意退出的有利条件和不愿退出的不利条件,探讨不愿意退出的原因以及改进机制;

4.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改善退出机制、保护农民权益、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等方面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在最初的研究项目的确立以及研究细则的确定方面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通过对以往学者、专家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和阐述进行深入阅读,以此来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通过在网上及图书馆的查询,得到相关课题文献,然后对既有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论,在比较中加深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了解、总结专家对于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的进展,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学术支撑。

2.实地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江苏省宿迁、苏州、镇江、扬州等市部分县镇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收集第一手数据,以了解目前农村整体的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以及宅基地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农户对现行宅基地制度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宅基地的退出意愿。

3.计量分析方法

对于经过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先做出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把握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实证分析。

4.制度变迁分析方法

通过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宅基地制度的内在联系,经过逻辑演绎,据此来确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可能方向。

实验方案

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施办法,在阅读文献、了解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创新性提出对策。

本课题获取数据主要通过实践调研。实践调研主要包括问卷设计、预调研、修改问卷、正式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步骤。

可行性分析

1.近年来宅基地制度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相关问题做了研究,有较多的文献可以参考。

2.指导老师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指导有力。

3.本人已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本人是土地资源管理系学生,学习过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4.目前拥有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有说服力,并且采用的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以及运用SPSS进行逻辑模型分析等技术都具有可操作性。

技术路线(见附件)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1.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分析了其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重点分析了现行宅基地制度中的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存在的退出机制方面的问题;

3.合理进行学科交叉,运用统计学中的逻辑模型计量的方法来分析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计划时间

预期进展

2014.12.162015.1.15

前期准备,阅读相关理论资料

2015.1.162015.2.15

通过年鉴、网络查询及走访实地搜集资料

2015.2.162015.3.15

整理、筛选、分析数据

2015.3.162015.4.10

构建模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015.4.112015.4.30

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完成论文初稿

2015.5.12015.5.18

论文修改、定稿及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