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生态足迹法是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所必需的各种生物性生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需求),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的一种方法[1]。

1992年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最先提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并由其博士生 wackernagl在1996年对该方法进行完善,由于生态足迹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当前广为流行的分析方法。

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省域的生态足迹研究对于国家区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省域内各县、市的生态足迹在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往往要与省域平均水平相对比,所以,以省域为单位对省级区域进行生态足迹分析计算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目标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江苏省2002-2012年近10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等,以及省内13个市的上述指标进行计算,并分别进行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系统比较动态分析,得出对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的系统分析结果。

五、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生态足迹模型概念的简单介绍;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应用的回顾、总结。

(二)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利用江苏省2002-2012年生物资源消费、生产、化石能源及电力消费等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历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由这两项相减求得各年的生态赤字(或盈余),利用上述数据对江苏省进行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七、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一)理论分析法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含义,对各参数进行合理取值。

(二)生态足迹模型法 生态足迹模型法是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分析江苏省2002-2012年各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各市2012年的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的系统变化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特色(一)为使结果更准确,本课题借鉴部分学者的研究,考虑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的来源进行划分,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将牛羊肉的消费和生产按一定比例归于可耕地及牧草地。

(二)在城市和农村居民资源消费的统计上,由于统计年鉴中城镇人口数据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而乡村人口则是除上述人口外的全部人口,因此,采用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替代以往研究中常采用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可以使计算的结果更真实。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十一、本课题研究计划、预期进展(一)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熟悉研究内容;(二)相关参数数据的收集。

统计年鉴的查找,数据的换算,相关参数的查找;(三)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计算,查找遗漏问题;(四)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进行进一步计算;(五)重复上述(三)、(四)直至所有的问题解决,得出最终数据;(六)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