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大批高技术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如投资回报率、每股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已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动等方面往往给出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急需对传统的评价系统进行改进。
平衡计分卡一—balancedscorecard(简称 bsc)作为一种新兴的效绩评价和战略管理系统,是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kaplan)-一-哈佛工商管理学院财会学教授和戴维诺顿(davidnorton)—―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企业战略研究所―一诺顿研究所(nortoninstitute)所长于199 0年末最先提出的。
该系统弥补了传统效绩评价偏重财务指标的不足,增加了评价企业取得长期成功因素的新指标体系,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多方面全面评价企业效绩。并已在美国1 000多家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被誉为新世纪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一)绪论部分 首先是基于行业内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角度总体概述BSC的重要性,开头便点明文章的研究意义,简洁地表达BSC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其次是对于国内外目前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大致介绍国内外关于企业绩效管理方法体系的研究历程以及目前各国企业采用的比较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概述。 最后是对于文章的整体研究框架和思路进行梳理概括,大多选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洁清晰地表示出文章的脉络。 (二)关于BSC的研究 虽然BSC评价体系针对于不同行业的具体方法不一,但是BSC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框架。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BSC的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同时也在这一部分对于BSC的应用体系作出详细的介绍,给出大致框架,为后文BSC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基于客观性原则,也要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BSC理论体系进行客观评价,整理出其优缺点,以供参考选择。 (三)企业现状以及原有评价体系的概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文章所选取的案例公司进行介绍。 首先是公司的大致简介,以及案例公司的主营业务、行业现状、竞争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其次是对于企业战略的详细介绍,通过对于企业战略的深度分析,从中找出与平衡记分卡分析体系中有关的战略目标。 最后是对企业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介绍,通过与平衡记分卡体系的比较论述,指出原有体系的不足之处。 (四)BSC的建立 第四部分是对于案例公司BSC体系建立的介绍。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建立作出具体规划。从企业提出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原因、准备过程、建立体系以及结果几方面进行阐述。 同时通过资料查找找出企业BSC体系中各种评价指标的具体规定,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的方法依据等。 (五)BSC的应用 第五部分是对于企业建立BSC体系后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此部分涉及大量资料查找以及数据分析过程。 首先是选取某一年份,针对BSC评价体系,按照体系框架步骤,一步步进行评价指标的确定,数据的具体分析以及评价结果。 其次是选取同一年份,按照案例公司原有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 最后是针对两种不同评价体系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种评价体系中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原因,以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于企业业绩改进的建议,从而表现出BSC体系运用的意义。 (六)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企业运用BSC体系的优势进行总结陈述,概括总结BSC的广泛运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对企业的经营效绩进行评价,在西方国家已出现多年,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从国外看,企业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信评价,主要是当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获取银行贷款时,对企业进行的信用评价;另一种综合评价,即根据企业要求或特定目的,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产品定位及企业对外投资等进行综合评价。 Kaplan和 Norton在1992年正式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指出平衡计分卡体系的相关指标数量应该是有限的,主要从主要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运营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等四个维度来考核公司各个层次的绩效水平。 Kaplan和l Norton在2001年把绩效管理看作战略管理的一个支持系统,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如何通过战略管理的四个过程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与员工的日常行为联接起来,探讨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Kaplan和Norton在2001年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绩效管理以及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平衡计分卡能帮助企业在动态环境下修正战略,建立起动态战略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从而使平衡计分卡真正成为革命性的战略管理工具。 Kaplan和l Norton在总结十几家绩效管理处于领先地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向全世界推广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运营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等四个维度来考核公司各个层次的绩效水平。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方法,不但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而且推动了企业自觉建立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系统,不仅在产品、流程、顾客而且在市场开发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可分成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称为考核,而且侧重对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工业企业的生产产值、企业规模和产品产量等,考核方法是将企业年终完成结果与年初计划比较,一次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曾推行以利润承包为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主要是利润完成情况和上缴利润情况,考核方法是实际完成情况与承包指标对比,从而确定经营效绩。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应发生了变化,开始重视和研究企业评价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转变职能后,如何实行有效的间接管理。 潘和平(2006)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出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盈利指标、营运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扩顾客角度、内部程序角度和学习与成长角度,并且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互补的。 白宏利(2006)在《平衡计分卡在邮政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提出了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程序:说明愿景与战略,沟通,业务规划和反馈与学习。 秦阳勇在《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第二版)中,运用从事管理咨询的工作经验研究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秦杨勇(2009)在《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第二版)中阐述了平衡计分卡体系的两大核心内容:一是如何通过“图、卡、表体系即战略地图”来实现企业战略落地;二是如何通过设计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绩效管理运作体系来构建战略中心组织,并将平衡计分卡与目标管理、战略KPI、利益相关者计分卡等战略绩效管理的工具,在操作方法上进行了反思与整合。并且提出了部门指标体系设计的新思路——关注部门的内部利益相关者。 刘爱泉(2009)在《基于业绩评价的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运用》指出平衡计分卡为企业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型,它克服了以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点,操作性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方面:平衡计分卡基本模型中的财务维度是对组织部门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在应用于非营利组织或部门的绩效衡量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方面: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忽视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参与作用,不能激发员工提高绩效的积极性。 杨兴月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2011)指出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军工科研生产企业的绩效评价,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工科研生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各军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指标进行修正和补充,并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以促进军工科研生产企业更好地为国防科技事业服务。 李娟(201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局限性及相关解决方案》中认为要因地制宜的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修正,在运用于企业中,以达到平衡计分卡效用最大化,真正实现战略绩效改进。 付光友(2002)在《平衡计分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研究》中指出平衡计分卡并不是适合所有企业或整个行业的标准模板,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至2022 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查阅相关资料,填写开题报告初稿并上交导师查阅 2、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撰写初稿。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中期检查表。 3、2022年2月至2022年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4、2022年 4月,根据论文导师的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论文,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并提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5、2022年5月,仔细阅读已完成的论文及相关资料准备论文答辩。
|
5. 参考文献
[1]纪云腾;周波;张雅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9年10期
[2]李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08期
[3]朱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以a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4年07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