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视域下市场主体活力激活的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28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营商环境是决定市场主体活力的制度性条件,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产权保护制度,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动我国各方面涉企服务制度政策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内涵。其次,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市场取向,营造准入更加平等、竞争更加充分、监管更加公正的商业环境,最大化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后,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微观主体之间的竞争,因此,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对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显得格外重要。

总体上,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成效,对此的直接表现为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排名从 2006 年的第 108 位提升至 2020 年的第 31 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且用“放管服”理念创新实施宏观政策。宏观政策的实施将普惠和精准有机统一起来,兼顾政策效率和资金监管,更加注重以“放管服”理念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更多用改革的方法,提升宏观政策的精准性、高效性,监管的科学性。其次,注重宏观政策和“放管服”改革的相互嵌入。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作,统筹宏观政策和“放管服”改革是推动精准助企纾困和在法治轨道上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创新做法。最后,突出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导向。2020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将保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保就业保民生。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围绕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市场主体客观诉求,解决市场主体营商办事的堵点难点,有利于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一)“放管服”改革的历史回溯,阐明“放管服”视域下优化营商化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系;

(二)列举并分析“放管服”改革下,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现状和举措成就,及其意义、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课题将查阅大量有关监管方式及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以研究政府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关键问题,并全方面、深层次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并于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2)实证研究方法:围绕研究内容,收集整理目前我国各地深化“放管服”方面的具体案例,对实际案例中的经验加以剖析总结,分析其中的突破与局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大学四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初步建立了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

(2)通过查阅和梳理与研究命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政策文件、书籍、研究报告、新闻稿件和论文等文献资料,对研究命题有充分了解,通过网上检索资料、学校网络信息库材料,查阅相关书籍,掌握了行政制度改革,政府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大量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