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微载体透皮给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sln)以其生理相容性好、体内可降解、药物适用范围宽、载药量高、控释和靶向作用明确、稳定性佳、毒性低、适宜工业化生产和长期保存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1-2]。sln用于经皮给药具有独特优势[ 3-5]:①皮肤附着性强, 位置稳定性高, 缓控长效释药使皮肤表面保持较高浓度, 药物吸收快;②在皮肤表面成膜, 通过封闭效应(occlusion properties)减少表皮水分流失, 增强角质层水合作用提高药物穿透率;③纳米尺度效应使其易于通过融合和穿透机制经皮渗透, 增加药物与角质层接触时间和面积;④皮肤刺激性小。
阿维菌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优良,使用最广的一类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组大环内酯类物质.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寄生虫药,能杀灭各类线虫及节肢动物类寄生虫(如螨、蜱、虱、蚤、蛆等)的幼虫和成虫,但不能杀灭虫卵,对吸虫、绦虫无效,可用于马、牛、羊、猪、狗、禽等多种动物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以及多种体外寄生虫疾病的防治,对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圆线虫,仰口线虫,细颈线虫,结节线虫,鞭虫,蝇类,牛疥螨、痒螨、血虱,蜱,具有驱杀作用[6]。伊维菌素是利用天然阿维菌素类组分作为母体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的成果之一,具有广谱高效性、较高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一次投药能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等优点,至今仍被视为近年来抗寄生虫药物研究中最为杰出的研究成果。
伊维菌素于1981年作为兽用驱虫药开始投放市场,至今已开发研制出一系列制剂,在阿维菌素家族中,其制剂最齐全,应用最广泛。给这些制剂分类的方式有几种,如按给药途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包括伊维菌素预混剂、片剂、糊剂、胶囊剂、口服液和缓释巨丸剂等,二是非胃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剂、透皮剂和气雾剂等;按制剂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又可分为传统剂型和缓释控释制剂两大类[7]。目前,虽然伊维菌素已制成预混剂、片剂、注射剂、浇泼剂等常规剂型及缓释片剂、埋植剂、微球剂等新剂型,但未见有伊维菌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报道。阿维菌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农用和兽用的高效生物源杀虫剂。研究伊维菌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于广泛研究阿维菌素类药物以及其它水难溶性药物的纳米制剂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旨在运用智能透皮扩散试验仪,对伊维菌素固体纳米脂质粒和传统伊维菌素制剂的离体透皮吸收效果进行比较,从而为伊维菌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吸收效果提供实验依据,并对后续实验的进行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离体鼠皮为原材料,运用智能透皮扩散试验仪,以传统的伊维菌素制剂及伊维菌素固体纳米脂质体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经透皮扩散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离体鼠皮材料中的伊维菌素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比较不同剂型条件对伊维菌素吸收效果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离体透皮实验的方法比较传统伊维菌素制剂与伊维菌素固体纳米脂质体之间的吸收差异。
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对于伊维菌素外用试剂而言,药物的透皮吸收效果决定了药物的要用效果。本实验所研究是固体纳米脂质体试剂是一种新型制剂,具有吸收好、利用率高等优点,有巨大的研究意义和市场价值。而离体透皮吸收实验是评价药物透皮吸收效果最直观的途径,该试验有助于药剂吸收效果的验证,也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9.15-2015.10.15查阅相关文献,准备相关试剂,撰写开题报告
2015.10.15-2015.10.25 购买实验大鼠,喂养
2015.10.25-2015.11.25进行离体透皮吸收实验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