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20世纪以来,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退化等问题逐渐暴露,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忽视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各国出台政策和制度以控制和保护环境现状。新的国际贸易争端因此而生,贸易对于环境的影响效应也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猛,对外贸易不断扩张,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行业,如:钢铁、化工,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出口比重,环境压力不断增大。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拥有占据我国1/3的进出口总额。国际贸易对于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也被学界所关注,本文立足于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贸易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依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首先厘清国际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现状,分析其变动趋势,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并对其详细展开,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国际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贸易和环境关系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种:有害论、有益论、复杂论。

有害论:daly和goodland(1994)认为环境增长对于环境保护有不利影响,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容易遭到破坏。chichilnisky(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产权机制较发达国家而言不完备,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消耗更多环境资源,导致自身环境恶化从而加剧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有益论提出“经济发展决定论”,认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为改善环境投入的资源和技术,有利于清洁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交换。burniaux(1992)通过cge模型证明,国际贸易有利于减少能源市场的扭曲,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理清关于此问题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环境的污染影响。
  2. 实证分析法:通过设计回归分析,选取适当的变量,对长三角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国际贸易对于长三角地区环境的污染影响。
  3. 归纳总结法: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chichilnisky graciela. north-south trade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4):851-874.

[2]copeland brian r.and taylor, m.scott,trade and transboundary pollu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4):716-737.

[3]werner antweiler, brian r. copeland, andm. scott taylor,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review, 2001, 91(4): 877-9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