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的经济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2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人们收入提高的持久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发达经济体逐步迈进后工业化时期后,呈现出明显的“去工业化”的特征,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份额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明显的“去工业化”趋势,且下降速度远快于同时期美、英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过快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会威胁到我国实体经济和供应链的安全,而且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尤其是在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和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刻认识制造业的重要性,系统梳理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TFP提升、经济韧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并深入分析过早去工业化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促进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发挥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有利于巩固制造大国竞争力,立足现有生产能力,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框架

我国制造业比重动态演进及经济效应研究

第一章 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原因,叶振宇(2021)认为这种趋势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现象,是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环境变化、人口结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rose(2018)认为制造业比重下降是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关于我国“过早去工业化”的影响,rodrik(2016)认为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是一种不成熟的“去工业化”,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李国民(2020)认为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不利于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盛朝迅(2020)对我国去工业化进行多维分析,认为过早去工业化会导致大规模制造业外迁、产业升级滞缓,尤其是在高端工业技术领域难有突破。

关于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郭克莎(2019)认为要坚持供给侧和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佘群芝和户华玉(2021)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优势,充分发掘内需,并通过内需引导企业向高端领域流动。高运胜(2021)等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角度提出中国企业应积极通过干中学角度提升技术水平,并通过产业优化集聚吸取高端人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国民.过早去工业化的识别及其经济影响[j].当代财经,2020(12):14-25.

[2]盛朝迅.我国“去工业化”的现状特征与原因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20,8(03):47-60.

[3]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9(07):24-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