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国外最早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要追溯到1983年,j.p.morgan首次提出了利率敏感性缺口这一概念,通过计算不同分类的资产与负债来衡量利率风险。
而在九十年代j.p.morgan(1994)提出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最初主要应用于金融市场风险的度量,var的计算大多根据资产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大多数是正态分布)来实现,在推出之后迅速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度量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
butler(1996)提出了将历史模拟法结合非参数估计的方法以描述var;benningas,wienerz.(1998)对var的原理、使用范围及不足进行了进一步研究;davidli(1999)提出了计算var的半参数法,该方法不依赖于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仅依靠样本中心距估计var。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文在研究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及实证研究法,基于两个模型运用var和es方法得出实证结果,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
主要构成部分如下:第一章为本文绪论,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出发,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估测方式及涉及var和es方法的文献,叙述文章的研究思想、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重点介绍利率风险相关知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