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麦类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着麦类作物的生产。我国发生较重的麦类病害有20余种,其中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小麦上的三大病害,以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最高、所致损失大。感染赤霉病的麦穗,受害程度轻重不一,初在小颖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在条件适合条件下迅速扩展至整个穗部,失水后即白穗,发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病麦粒还含有毒素对人和牲畜都有毒害作用。
由于基因克隆,遗传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对赤霉菌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异源表达及其表达调控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禾谷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完成,为我们了解他的致病过程提供了遗传基础,所以对这些基因在遗传、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禾谷镰刀菌早期致病过程有更加深入了解,从而为我们设计新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解析fgvam7结合蛋白fgvps41在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致病过程及毒素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
2、研究内容: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fgvps41与fgvam7的互作关系;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fgvps41编码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和互补菌株;分析突变体的生物学表型,包括营养生长、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对外界胁迫应答、致病性、毒素产量等,最终阐明fgvps41在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致病过程及毒素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获得fgvps41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同源重组原理、原生质体转化技术等方法验证fgvps41与fgvam7的互作关系,构建敲除载体并获得突变体。分析突变体的生物学表型,最终阐明fgvps41在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致病过程及毒素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
1、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鉴定结合蛋白、阐明结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深入解析FgVam7的分析调控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09-201512构建敲除载体,并进行原生质体转化,获得敲除突变体;
201601-201603对获得的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
201604-201605整理实验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