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遮阴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4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光照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基础,90-95%的作物干重来自光合产物。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小麦产量的突破最有可能源于光合性能的改善和光能利用效率的提升[4],进而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弱光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大,小麦主产区抽穗开花及灌浆期遇到自然弱光胁迫的情况日益增多,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对小麦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人工模拟不同程度的遮光,研究其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种质资源光合特性的演变规律及对遮光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为今后的小麦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1. 明确不同时期遮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阐明遮光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响应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利用生理生化手段展开;有关试验分析在小麦栽培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各项指标按实验常规方法。

二、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的弱光处理,并结合室内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期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本研究中所采取的遮光处理为拔节-开花(30%)、拔节-开花(50%)、开花-成熟(30%)3个不同处理,各阶段对小麦各产量构成因素形成均有一定的作用,且遮光强度较小,而以往的研究遮光强度较大(50%-100%),时间较短(小于1个月)。因此,本研究结果能更好地解释林粮间作系统中的弱光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遮光影响小麦产量及其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小麦产量形成机理研究,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海麦区间作套种模式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2016年下半年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播种。

2017上半年取样,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室内试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