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P基因大豆植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鉴定与筛选开题报告

 2023-02-14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大豆[glycinemax(l.)merr.]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质含量的粮饲兼用作物,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及异黄酮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由于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之传统育种方法育种年限长,难以短期内获得高产综合性状优良大豆品种,很难满足人们需求。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常规育种的各种局限,缩短了育种年限,开辟了分子育种的新局面,使得培育具有高产、抗病、抗逆境及抗胁迫等多种性状的大豆新品种成为了可能。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大豆诞生于实验室(mccabeetal[1].,1998;hincheeetal[2].,1988),开启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创制的先河。1994年,世界上首个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出的抗草甘磷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问世,引发了世界大豆产业的变革;1997年,杜邦公司培育出的高油酸转基因大豆获得美国政府部口批准,其油酸含量比普通大豆高出约70%;1998年,agrevo公司推出的抗草铵磷转基因大豆获得商业化种植批准(余永亮[3]等,2010)。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进程,推动了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

转基因大豆是众多转基因作物中种植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自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大豆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以来,生产面积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在1999年后更是占到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2004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4840万公顷,约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60%,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在大豆生产中,转基因品种的种植比例达到70%。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约为6580万公顷,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2.6%,占全球大豆总种植面积的67.2%。2014年,全世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大豆面积超过9000万公顷,约为世界大豆总收获面积的82%(james[4],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翟锐选用华春6号为受体材料,借助转基因手段将SMV自身CP基因部分保守片段的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sequences,IRs)导入大豆中,利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机制引发RNA沉默(RNAsilencing),即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从而诱发RNA介导的抗性(RNA-mediatedresistance),即源于病原诱导的抗性(Pathogen-derivedresistance,PDR),最终得到对SMV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转基因大豆新材料。利用已优化的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受体材料进行转基因实验(携带抗草丁膦除草剂),通过鉴定共得到4个转基因T2代家系。

本研究在翟锐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外源基因CP的T2代转基因材料进行鉴定、筛选,选育高抗的转基因品系材料,旨在对转基因抗病育种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2.2研究材料

T2代转基因材料:从4个家系中挑选13个单株为研究对象(表2-1)。

表2-1转外源基因CP的转基因材料情况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家系个数

1

CP-9-11

2

2

CP-10-3

2

3

CP-11-2

4

4

CP-11-11

5

合计

13

2.3拟解决关键问题

1、播种前繁毒:包括4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SC7、SC15和SC18;

2、接毒:4个T2代家系中挑选13个单株后代接种4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以家系为单位接种,涵盖四种病毒株系)。

3、阳性转基因大豆植株的鉴定:(1)除草剂涂抹;(2)PCR检测;(3)Bar试纸条。

4、转基因植株V1-V4期和倒三叶期发病情况调查。

5、转基因材料DAS-ELISA病毒含量测定。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方法和手段

3.2.1汁液摩擦接种法繁殖、活化smv

在防虫温、网室中播种感病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种子于沙土盆中,直至第一对真叶完全展开。将保存于液氮中的smv株系取出并放置于冷却的经过高温灭菌的洁净研钵中,加入适量的smv接种液(0.01m磷酸缓冲液,约每1g叶片组织加入3-5ml缓冲液)以及少量的金刚砂(约600目),并在研钵中碾磨成匀浆。然后用经过紫外线灭菌的毛刷将匀浆涂抹至第一对展平的真叶上。防虫温、网室内定期喷施药剂(吡蚜酮)杀灭蚜虫,以防蚜虫传毒造成株系交叉侵染。实验中所用的研钵、研棒以及毛刷均提前用洗洁精清洗干净,研钵、研棒在微波炉中高温杀菌10min,毛刷放置在消毒柜中紫外线杀菌30min。接种smv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塑料手套;繁殖、活化不同smv株系时,须更换新手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采用除草剂涂抹、PCR和PAT/bar转基因检测试纸三种手段,对试验材料进行严格地鉴定,并且三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的幼苗才被认定为阳性转基因大豆植株,在此基础上对外源基因CP的T2代转基因材料进行筛选,选育高抗的转基因品系材料。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繁毒及播种2)第一真叶展平时除草剂涂抹接毒3)pcr检测、bar转基因检测试纸4)调查植株第1对至第4对复叶(v1-v4)的smv发病症状

5)花期倒三叶的smv发病等级调查

6)对转基因材料部分家系植株进行das-elisa(接种病毒3周后一次,5周后一次,观察病毒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两次进行实验的材料保持一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