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韧性变化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开题报告

 2023-02-08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是人类社会人口和财富的主要聚集区,也是最可能受自然和非自然灾害的区域。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弊端为城市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城市面临公共危机的概率正在不断增加。城市如何在这些制约条件与各种不确定因素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外界冲击下增强对抗冲击的能力,提升自身韧性强度,最小程度地降低外界对自身的冲击能力,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文章首先界定了韧性城市基本含义、特点、分析建设韧性城市的前提条件;其次,分析了我国长三角地区建设韧性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从中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少系统性理论指导,缺乏相关法规缺乏等;最后,从制度规范、能力优化、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城市政府在韧性城市建设工作中的思考与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用绩效指标来描述韧性城市框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该指标体系,对美国不同弹性等级的城市进行分类。

戈德沙尔克等人认为韧性城市应该是可持续的物质系统和人类社区的结合体,而物质系统的规划应该通过人类社区的建设发挥作用。

国内研究:李彤玥等进行中国弹性城市研究方法的创新, 定量界定城市弹性指数, 并进行城市弹性诊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选题,拟定开题报告,收集整理资料2、 完善计划,开展研究3、 再次查找资料,统计结果4、 分析对比,拟定初稿5、 提交论文,指导老师评审,反复修改6、 进行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周倩,刘德林.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4):286-292.[2]陈惟刚. 中国城市韧性时空演变与提升路径研究[D].南华大学,2020.[3]朱金鹤,孙红雪. 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2020,34(02):72-79.[4]孙阳,姚士谋.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9:9.[5]张明斗,冯晓青. 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对比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1):82-91.[6]孙阳,张落成,姚士谋.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8):151-15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