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宅基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承载着安定农民、稳定社会的特殊功能,对于保障农村居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宅基地闲置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现行宅基地制度弊端逐渐凸显。如何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激活农村土地资产,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受到决策层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1月,中央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各地纷纷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仍停留在政策层面,需要结合实践探索加强理论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系统认知国内外关于宅基地制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变迁过程,明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差异,结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实践探索,剖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现实困境和前景展望,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以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演变为线索,围绕农民个体、农村集体、地方政府的利益展开讨论。在探究我国宅基地制度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逻辑,进而结合案例指出其现实困境和前景展望。
(2)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学术界的讨论焦点。已有文献基于法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及 政治学等学科从政策文本(胡新艳等,2019;杜焱强等,2020) 、权利构造(肖鹏等,220) 、制度风险(吴丽等,2020) 、管制与赋权(高圣平,2019) 和博弈理论(张振勇,2014) 等方面探索了宅基地制度变迁基本历程、权能演进、变迁思路等问题,其中也包括宅基地取得、流转、抵押、退出和置换等专门研究。现有研究虽厘清了宅基地制度变迁过程,但大多属于一般性描述分析或套用某种理论的静态分析,忽略了制度内里主体性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正如Scott(2014)认为,制度变迁是多重逻辑长期互动的结果,它根源于多元主体的认知及行动方式,且各逻辑之间互相作用。农民、村集体及地方政府推动了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学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宅基地制度不同领域的改革路径,如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大方向下,李怀(2020)指出通过强化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完善资格权的入法路径和取得方式以及建立使用权市场和用途转换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吴永兴(2020)提出建立宅基地“双有偿”制度,保障农村集体和农民权益。田逸飘(2020)认为不同地区实施“三权分置”应当根据“人”“户”“宅”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不同问题,因地适宜的施行改革方案。吴丽等(2020)指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践中要提升农户制度信任水平并考虑制度风险生成机理的差异。宅基地制度作为主体要素复杂且特殊的农村制度之一,尤其适用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分析,但鲜有将农民个体、农村集体和部门政府三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展开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5日—2022年11月20日 联系指导老师,完成选题。
2022年11月21日—2022年12月10日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月15日 收集并处理相关案例,完成案例分析。
5. 参考文献
[1]杜焱强, 王亚星,陈利根. 中国宅基地制度变迁:历史演变、多重逻辑与变迁特征[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 5:90-99.
[2]李怀, 陈享光.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能实现与深化路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20, 6:28-34.
[3]王蔷, 郭晓鸣. 乡村转型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j]. 华南农业大学报, 2020, 5:39-4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