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仏習合」から見る日本人の死生観开题报告

 2023-10-12 11:48: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宗教信仰无疑是影响生死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日本,神道与佛教几乎贯穿于日本的发展历史,是日本民众主要的宗教信仰。这之中的“神佛习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视角。因此,可以从“神佛习合”这一视角来论述日本人的生死观。

首先,在中国,有很多关于日本“神佛习合”的论文与期刊文献,在论文方面,李秉羲在《试析日本早期神佛关系的发展脉络》中指出神佛关系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就像是日本佛塔中的“心柱”,不仅伴随着民族形成、国家建立,也伴随着其意识形态的形成。神佛关系虽已探讨百年有余,日本的学术界任以中世中的“神佛习合”角度来考察这一主题。郝杰在《日本的神佛习合与现世利益》中阐述了神佛信仰由来,神佛习合的历史、现状,以及以现世利益的角度来看“神佛习合”,阐述了日本“神佛习合”的内动力来源于日本人对现世利益的追求。刘尧在《试论日本历史上的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中提出日本日本人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先辈是守护着他们的保护神,而自佛教传入日本后,因果报应、极乐净土也与传统神道教思想融合,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希望自己的死是美丽而绚烂的。除此之外,在期刊文献方面,方海燕在《论日本奈良时期的神佛习合》中阐述了奈良时期“神佛习合”的背景、表现,以及“神佛习合”这一思想出现的内在原因是因为神道与佛教均为多神教。李帅在《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中指出平安时代初期的最澄、空海分别建立了天台宗和真言宗,在两位的理论中创造出来的山王神道和两部神道对日本人的信仰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生与死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且生与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从无到有又到无的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他与地域、文化、心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之中的心理又被地域与文化深刻影响着。所以对于日本生死观的研究,宗教信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神道与佛教是日本最主要的两大宗教,也为日本民众普遍接受,而“神佛习合”是其最主要的一个视角。故本论欲以“神佛习合”的视角来探索其对于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为此,本论第一章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会在一部分日本著名作者的作品中提取其对于生死的观念,第二小节会例举出影响日本人生死观的主要因素,由此在宗教信仰中提出“神佛习合”;然后,在第二章分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会描述神佛习合,其中包括神佛习合的历史、发展,第二小节为本论最为主要部分,剖析“神佛习合”下的日本生死观;接着第三章,在这一章会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何日本人不畏惧死亡,并会用美丽去描述死亡,之后,写出自己在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自我理解之后的见解。最后第四章阐述在通过不同视角去研究与理解了生死之后,更加深刻的去认识了生死,理解了生命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生命是珍贵的,但是死亡不代表消亡和终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论首先,在总体上拟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构建大体的逻辑框架;其次,具体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和精神分析研究法。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日本的文化,对日本神佛习合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分析,论证“神佛习合”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最后再通过定性分析法和探索性研究法来总结其本质并得出关于日本人的生死观。

研究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大江健三郎.死者の贅沢[m].死者的奢华.王中枕、李庆国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57.

[2]渡辺淳一.失楽園[m].失乐园.谭玲译.北京:文艺出版社,2000.

[3]范景武.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