隠語から見る日本社会の排他性开题报告

 2023-10-12 11:48: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木村义之说,正式开始研究隐语是在大正时期以后,相比较日语的其他研究领域而言,研究隐语的历史很短,所以隐语至今仍被作为一个课题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日本隐语做了先行研究。

首先,在中国,关于日本隐语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早在1983年,刘德有在《浅谈日语中的“隐语”》中就对日语中的隐语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他作为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在日本了解到了许多隐语。刘德有对隐语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他认为狭义上的日语隐语指的是盗贼流氓等犯罪暴力组织使用的“黑话”。而广义上的隐语,则是指社会上各团体内部的词汇和说法,这些团体基于人们身份地位或者职业的不同而被划分。王秀文后来在《关于日语的社会方言——隐语》中提出,隐语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方言。这是对隐语增加了一种性质上的归类。刘德有对隐语的特点、产生过程、构词规律都做了详细的阐释,包括也对隐语研究的态度和意义做出了积极的呼吁和评价,这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基础和目标。白晓煌、李中林、翁耀东、李建华等人都对隐语的构词规律做出了总结和研究。总的看来,国内学者对日语隐语的构词规律特点较为关注,而关于隐语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的先行研究则比较少,从而缺少了对隐语背后的社会文化的挖掘,而这正是本论研究的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语言诞生于其所处的社会,而隐语诞生于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着,所以隐语一直反作用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先行研究中,研究隐语构造规律的学者居多,而研究隐语对日本社会的影响的学者较少,其中的重点也是放在日本的集团主义而非排他性上。正如木村义所说,隐语至今仍被视为一个课题,还有很多需要被研究的地方。

本文的大致框架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隐语的定义和发展,以及隐语的地位、隐语产生的过程和原因、隐语的分类和特征等等。隐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隐语指社会各类集团使用的内部通用语言,这些特殊语言具有保密性、集团性、排他性等的特征。而狭义上的隐语则是指的盗贼流氓等暴力犯罪组织使用的黑话。隐语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方言,最早起源于奈良时代,日本历史上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初期。根据社会集团的不同,隐语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第二部分论述排他性的定义,与集团性和集团主义等概念相对比进行定义的阐释。第三部分论述隐语和日本社会的排他性,包含两小部分——隐语中排他性的表现、从隐语看出日本社会具有的排他性,着重看暴力犯罪组织使用的黑话和学生群体使用的隐语。最后论述日本社会的根深蒂固的内外意识以及隐语与其的关联,再对论文进行高度的整体概括和升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论首先在大体上拟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历时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构建大体的逻辑框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从大量先行研究中总结归纳出隐语的定义、分类、特征、产生原因等等;其次,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历时研究法阐述隐语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然后通过对比研究法,将排他性与集团性、集体主义等概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给予其定义。最后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将隐语与日本社会相联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木村義之.隠語と符牒のパラダイム[j]. 学燈社,2001 ,(01).

[2]松本恵美.高校生の仲間関係の排他性に対人関係における受容性と仲間集団の閉鎖性が与えるについて―性差に着目して[j].東北教育心理学研究,2022,(15).

[3]叶俊.简论隐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