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供给线,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领域,是连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十三五”以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2018年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共同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未来将在全国建设55个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理论与实践过程中,随着园区类型不断丰富、园区层级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逐渐演化而来的。自2006年发布的《物流术语 ( gb/t18354—2006) 》,首次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物流节点设施概念进行了规范。到2008年发布《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 gb/t 21334—2008)》,对物流园区进行分类,将物流园区划分为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四个类型,首次提出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概念。再到2017年发布《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 ( gb/t 21334—2017) 》代替上版标准,调整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要求。最后2018年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正式提出物流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概念,构建国家物流运行网络。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分六种类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即为其中与商贸流通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类型。
商贸业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起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物流业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品的流通效率,是支撑商贸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的出现,顺应了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符合产业运行的一般规律,实现降本增效,为产业发展带来溢出效应,在我国现代化物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研究背景做概述。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概念和划分类型进行综述,研究物流业与商贸业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性进行评价,并对本文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作比较系统的叙述。
其次建立物流业与商贸业协同发展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主要是以55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物流业与商贸业的产业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并对于每一个指标进行说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物流业与商贸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随后介绍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本文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进行评价,全面反映物流业与商贸业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再从时间、空间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数据结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课题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模型建立与实证计算,围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业与商贸业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发展历程、重要意义、基本特点等。随后,提出物流业与商贸业协同发展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进行评价,全面反映物流业与商贸业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再从时间、空间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数据结果,提供发展建议。
4. 参考文献
[1]杨宝宏.北京市商贸业发展效率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9):120-128.
[2]魏国辰,乐雄平.北京市区域商贸业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no.737(22):160-162.
[3]孙畅.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上游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05):50-5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1周(截至2月25号),搜集并阅读相关文献,建立评价指标,搜集指标数据,梳理文章框架,完成论文的绪论和文献综述部分提交任务书
2. 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3-6周,前期研究,筛查指标的合理性,建立最终评价指标系统,根据指标整理数据
3. 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7周(截至4月7号),开题,提交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